2020年12月30日,,隨著南航宣布其貨運業(yè)務子公司增資擴股并引入新投資者,國內三大國有航空集團的貨運子板塊全部實現了混合所有制改革,,同時三大航物流公司混改全部確定了投資方,。航空物流市場已形成了國貨航+菜鳥網絡,、東航物流+德邦物流、南航物流+普洛斯的競爭格局,。
有民航業(yè)內人士表示,,南航物流,、東航物流、國貨航通過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,,公司股權結構不僅得到了優(yōu)化,,其盈利能力也隨之增加,市場化經營道路逐漸明朗,。
三大航貨運混改基本情況對比
三大航貨運混改均已塵埃落定,,以下從國航、東航,、南航三大航司的混改模式,、近期財務狀況、運力情況等三方面做個簡單對比,。
雖然三大航都選擇對貨運混改,,但混改模式卻各有特點。三大航司的相似之處是都選擇了增資擴股+引入戰(zhàn)略投資者+員工持股模式,。其中東航整合了航空物流產業(yè)鏈的上下游資源,,采用“大數據+現代倉儲+落地倉配”的新模式;國貨航自成立后經過多次股權變更采用的“增資擴股+員工持股”的模式,;南航貨運則是以韓航集團原貨運部為主體,,合并南航集團所屬的全貨機,以及700多架客機的腹艙運力,,貨站及機坪保障,,國際物流等相關貨運資源,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,,經營南航集團的貨運業(yè)務,,成為經營上的實體和利潤中心。從差異性方面來看,,東航物流在混改后原股東持股比例最低,,且并未保留控股權。(東航集團占東航物流股份約45%,、南航集團占南航物流股份約55%,、中航集團、國泰貨運和朗星占國貨航股份約69%)另外東航物流,、國貨航均從上市公司體系中剝離,,目前僅有南航物流南航股份仍保持控股地位,因此不會導致南航上市公司合并報表范圍發(fā)生變化,。
其次從財務情況來看,,從各航司2019年度報告來看,南航物流,、東航物流,、國貨航分別實現營收85.4,、112.73、123.07億元,;凈利潤分別為3.68、7.89,、4.8億元,。單從凈利潤來看東航暫時領先。從資產負債率來看,,南航物流,、東航物流、國貨航分別62.45%,、45.75%,、54.84%。
再次從運力方面對比,,據相關數據顯示,,南航物流擁有12架波音777貨機和2架波音747貨機,并享有南航集團700多架客機的腹艙資源,,覆蓋44個國家和地區(qū)的243個目的地,。國貨航擁有8架B777F貨機、3架B747-400F貨機及4架B757-200SF貨機,,同時獨家經營國航的全部客機腹艙業(yè)務,,在全球通航43個國家和地區(qū)及187個城市。截至2019年末,,東航物流旗下的控股子公司中貨航擁有9架貨機和723架客機腹艙資源,,依托天合聯盟、代碼共享與SPA協(xié)議,,航線網絡通達全球175個國家的1150個目的地,。
為何三大航不約而同發(fā)力貨運混改?
有業(yè)內專家認為,,國內三大航司想要在物流等領域拓寬盈利方式,,結合自身優(yōu)勢,發(fā)展航空物流產業(yè)也是必然選擇,。
航空貨運市場一直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(tài),,貨運價格偏低,盈利空間小,,航空貨運更是“十年九虧”,,三大國有航空貨運業(yè)務也曾連年虧損??偨Y以下三大因素更是制約了貨運盈利能力:
(一)以三大航為代表的傳統(tǒng)貨運航司,,經營模式圍繞貨代,。由于主要由貨代公司把握貨源,使得航司基本沒有議價權,,從而壓縮了航司的利潤,。
(二)我國客機腹艙運輸依然是貨運主力,(客機腹艙約占航空貨運總量的70%,,其中,,在國內航線客機腹艙運量占比高達82%,國際航線客機腹艙運量占比49%,。)而在混合經營下,,全貨機定價體系會與客機腹倉趨同,最終導致全貨機和客機腹倉價格均受到極大壓制,。因此通過貨運業(yè)務的剝離和獨立核算,,可以更好地梳理定價體系,更好經營貨運業(yè)務,。即便是在具有優(yōu)質網絡資源條件下,,南航物流、東航物流,、國貨航盈利情況不盡如意,。如2013年東航物流凈利潤虧損4.63億元,2014年凈利潤虧損7500萬元,,盡管2015年實現了凈利潤超過2億元,,但也是因為涉及資產買賣所致,2016年凈利潤為4.28億元,。招股書數據顯示,,東航物流經過啟動混改后,2017年-2019年,,營業(yè)收入分別為76.64億元,、108.76億元、112.73億元,,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6.85億元,、10.03億元及7.89億元。與此同時國貨航從2011年至2016年,,也是長期處于虧損和微利狀態(tài),。2018年和2019年經過混改后國貨航成績不俗,分別盈利3.93億元和4.80億元,,而今年前7個月的凈利潤高達20.94億元,。可見航司混改前的虧損對比明顯有所改善,。盡管如此,,國內航空物流公司的營收增速仍和同行有著不小差距,。
(三)近年來,隨著順豐,、圓通等民營企業(yè)迅速崛起,,以及像DHL、UPS,、TNT,、FDX等國際物流巨頭不斷深耕中國市場,在占領了C端市場的同時,,也不斷拓展B端市場份額,使得國內,、國際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大,。以物流商為主的航空快遞企業(yè),顯示出從服務鏈條無需通過貨代獲取需求,、產品設計更多元化和結構更加合理化,、服務標準相對統(tǒng)一有保障、機隊規(guī)模,、航線網絡覆蓋能力更強等方面優(yōu)勢,。
航司混改已落定,立足當下并著眼未來發(fā)展該如何走,?
民航資深業(yè)內人士周華分析,,航空貨運作為中國民航業(yè)發(fā)展長期的軟肋,一直是國外貨航和民企貨航的天下,,再加上客機腹艙運力,,三大航全貨運端能力一直都不是主角,這一次雖然被疫情重推了一把,,但要想長期健康發(fā)展,,還是需要構建一個可持續(xù)的商業(yè)模式、打通供應鏈端到端的需求,,這應該也是三大航混改的初衷,,但三大航各自的地域、航線網絡和經營理念都各有不同,,所以要比較各自的優(yōu)劣的話,,我覺得應該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:需求、供給,、協(xié)作,。需求就是北京、上海,、廣州這三個碼頭所輻射的地域對于航空物流的需求的強弱,,主要是看三個地區(qū)對于強調時效性和高價值貨物的需求量,;供給就是目前在這三地已經有的貨運能力,包括外航和民企航司以及各航司包括三大航的腹艙能力,;協(xié)作就是三大航的貨運能力如何融入其它物流網絡,、與之配合的能力,這一點在混改之后會有顯著的變化,。初步來看,,東航和南航都占著得天獨厚的碼頭,航空貨運需求強烈,,但國航在三大航中創(chuàng)新能力最強,、經營最具活力,現在又引入菜鳥網絡,,還占著深圳這個碼頭,,競爭力不會差。另外,,即將在蕪湖蕪宣機場落地的京東航空將是比肩順豐,、圓通等民企貨運航空的另一家重量級貨運航司,而且自帶新經濟屬性,,未來三大航的貨運網絡如何與民企貨運航司的網絡協(xié)作(或者競爭),,從而構建出一個健康的貨運生態(tài),將是決定三大航混改成敗的關鍵之一,。
目前民營快遞企業(yè)的航空貨運優(yōu)勢還是以境內運輸為主,。著眼混改后未來的發(fā)展,民航資源網專家熊維對此認為,,建議三大航貨運企業(yè)應揚長避短,,充分利用國際網絡和機場貨站硬件資源的優(yōu)勢,在跨境電商,、高端電子產品,、醫(yī)藥運輸、鮮活冷鏈生鮮等高附加值貨運市場發(fā)力,,與快遞企業(yè)形成差異化競爭格局,,共同助力雙循環(huán)相互促進的新發(fā)展格局。本次疫情后,,疫苗運輸的瓶頸,,也凸顯出航空貨運產品在疫苗運輸相關的高端冷鏈運輸能力的不足,三大航應利用混改帶來的資金,,進一步補充純貨運機隊,,開發(fā)更多“定制化”全供應鏈運輸產品。行業(yè)內面對民營快遞企業(yè)的追趕,行業(yè)外還有高鐵貨運侵蝕民航貨運的競爭壓力,。未來,,不斷求變,拓展新的市場需求才能使得三大航在貨運領域保持競爭優(yōu)勢,。
民航專家王疆民則表示,,三大航貨運混改落地,可以說基本上達到了初期所要達到的目的,。畢竟這項工作之前已做了許多的準備和鋪墊工作,。改革的目的也是很明確的,就是要讓大航企真正地走向市場,,換發(fā)出潛在的活力,,提高競爭能力,產生出更大的效益,。當然,,這也是國內航空市場走向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和步驟。盡管三大航在混改形式上有所差別,,但都是要通過改革的方式擴充實力,強強聯合,,做大做強,,把業(yè)務向上下游擴展,為長遠和更大發(fā)展打下基礎,。這次疫情實際上既是推動三大航的混改工作,,也讓更多的人看到了國內航空貨運市場的具有的內在潛力,以及新成立的三大貨運公司改革后發(fā)展的前景和活力,,更愿意支持,、投資于三大航貨運公司的發(fā)展,趕上這一波國內航空貨運市場的大發(fā)展的機遇,。相信此次國內航空貨運市場的轉型升級,,也能為國內經濟大循環(huán)和國際雙循環(huán)做出更大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