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自《河南日報》:http://newpaper.dahe.cn/hnrb/html/2021-06/14/content_499271.htm
6月13日,,細雨蒙蒙的午后,,從鄭州出發(fā),,記者來到北京東城區(qū)內務部街,。
說是街,,其實是條胡同,。斜斜窄窄的巷子里,,市井之聲不絕于耳,,往來路人錯肩而行,。
走過梁實秋故居、六公主府邸,,一排矮柵欄后的磚墻上,,掛著頭戴金冠的紅色獅子國徽。此行目的地,,盧森堡駐華大使官邸到了,。
俞博生大使就站在門口,笑容可掬,撐傘相候:“歡迎到‘盧森堡’做客,!”
他的漢語略顯生澀,,寒暄一番方知,這座1937年建成的四合院,,從上世紀70年代中盧建交開始,,便是歷任盧森堡駐華大使官邸,也是現今唯一還在胡同里的外國使節(jié)駐所,。
走進主樓會客廳,,一個1米多高的深紅色中藥柜惹人注目。一格格抽屜上,,毛筆書寫的“茯苓”“灸草”“連翹”等藥材標簽,,與墻上的簡筆畫相映成趣。畫里描繪的正是內務部街胡同的日常生活場景,。
“每次聽到老朋友帶來關于‘空中絲綢之路’的好消息,,我都非常興奮!”俞博生從盧森堡貨航鄭州航線貨運量同比增長創(chuàng)歷史新高的數據中,,再次肯定了豫盧合作的必要性和正確性,。
他口中所說的這條“空中絲綢之路”,起源于2014年河南航投和盧森堡貨航的合作,。時近七載,,這條“路”越“飛”越寬,將一個內陸省份的經濟觸角伸向全球,,進而成為國際間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的開放之路,。
“我來中國4年,,去過河南6次,在那里,,既有中華文明的悠久燦爛,,又有今天中國經濟發(fā)展的勃勃生機?!庇岵┥f,。
客廳茶幾上放著一個醒目的紅色駱駝工藝品,看見記者一直在打量,,俞博生笑了:“這只鈞瓷做的駱駝,,就是河南朋友送給我的。而貝泰爾首相的辦公桌上,,擺的是一架盧貨航飛機模型,,你不覺得這很奇妙嗎,?昔日響徹古絲綢之路的駝鈴,如今變成了飛機引擎的轟鳴,?!?
一句“河南朋友”,將雙方的商業(yè)合作關系轉化為友誼,。而這樣的情誼,,在患難之際的相互支持中,得到了印證與升華,。
2020年至今,,為支援全球抗疫,鄭州—盧森堡“空中絲綢之路”從未停飛,。在俞博生看來,,這條國際貨運航線保持重要物資的流通,在中歐之間架起了一座友誼之橋,?!叭ツ?月,幾萬只口罩和防護服從河南送到盧森堡時的場景讓我至今難忘,?!?
也就在那天,他教會了6歲女兒一句唐詩:海內存知己,,天涯若比鄰,。
原定30分鐘的會面,談笑風生間持續(xù)了1個小時,。天色漸暗,,記者辭行。俞博生意猶未盡,,送出門來,,繼續(xù)帶著記者參觀起院子里的中式游廊。紅色雕花八角宮燈映照下,,掛在墻上的一幅幅盧森堡風光照片,,是他的“鄉(xiāng)愁”。
“在我的家鄉(xiāng)有一句諺語:晴天一起散步的朋友多,,下雨送傘的卻很少,。”他為記者撐起傘送行:“我也愿意為河南的朋友做這樣的事情,。”
夏雨伴風,,拂面溫熱,,心也暖暖的,。
鄭州到盧森堡,距離有多遠,?也許是一條8249公里的航線,,也許是一段685公里的高鐵。當然,,也許緊貼著,,那是“相知無遠近,萬里尚為鄰”的民心的距離,。
一座藏在胡同里的駐華大使官邸,,給了我們這個最親切的答案。